走近中医 根据五行理论诊疾病 如果人身体表现出了不适,出现了情况,它就不能相生了,它表现出来就是相克了,那么谁克谁,咱们把五脏六腑放一边,先看阴阳五行,谁克谁,大自然中发水怎么办,是不是水来土挡,那么土是克水的,那么大自然中着了火怎么办,是不是用水去泼 2012-10-0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朴素的整体观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 2012-09-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八纲辩证的运用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区分并不是单纯的、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错综复杂、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归纳起来,八纲之间存在着相兼、夹杂、转化的关系。 (一)相兼关系 相兼即指两个纲以上的症状同 2012-09-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汗液是健康晴雨表 出汗是夏天人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指出,在中医看来,身体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状况。 腋下出汗多:汗腺大,气虚,少动补气。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 2012-07-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五液与养生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即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而言。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在病理上出汗过多,易耗伤心血,症见心悸、心慌等。阳 2011-11-1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中医“治未病”三部曲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医疗保健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几千年来强调治未病的医疗理论体系,其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 2011-09-2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五液与健康 人体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体液。《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若五液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 汗为心之液—它的排泄是受心神的控制,天冷无汗,天 2011-09-2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中医脉诊中的正常脉与异常脉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虽为四诊之末,但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脉诊的部位最常取的是寸口脉,按照脉的位置形态,寸口脉可分为正常脉和异常脉两大类。绝大多数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寸口位置触及桡动脉的搏动,并按照掌后 2011-09-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最简单的判断自己体质方法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雷同,但是总体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较为简单且全面的中医分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1 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 2011-09-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中医体检发现自己体质状况 常见的九种体质类型及调体保健方案 2009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类型。针对 2011-09-1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汗涕泪涎唾 中医五液反映脏腑健康状况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五行学说相结合,有了中医的五液,汗、涕、泪、涎、唾五种体液,五液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健康。在临床上,若五脏的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 泪,为肝之液 肝开窍于目,肝血 2011-08-1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走近中医 五液与五脏的关系 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 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 2011-06-0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