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液与养生

日期:2011-11-18 20:18:03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即“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而言。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在病理上出汗过多,易耗伤心血,症见心悸、心慌等。阳气熏蒸津液出皮毛而为汗,汗多不仅会伤津耗液,也会耗伤心气,故大汗淋漓不止就有可能导致亡阳,即常说的“气随液脱”。《灵枢•营卫生会篇》载:“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临床若心气或心血不足亦可引起病理性汗出,如心气虚的“自汗症”,心血、心阴虚的“盗汗症”,在诊断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肺主呼吸,鼻为气之通路,肺和则气道通畅且能辨别五气(五种气味)。若肺发生病变,则涕也会异常,可以从涕之改变作为肺病辨证的依据,若鼻干无涕,往往是肺阴虚,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若鼻流清涕,常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所致;若鼻流黄浊脓涕,常为热毒壅肺、肺失清肃所致,以上均可作为临床辨证之重要参考。
  泪出于目,目为肝之窍,故“泪为肝液”。在生理情况下,泪可滋润眼目,使之濡而不干涩,并能经常冲洗异物,维护目内之洁净。发生病变时则泪的分泌出现异常。如肝阴虚,津液不足,泪无所化,则两目失养而干涩;肝经感受风邪,则迎风流泪而两目作痒;如肝经有热,热泪胶黏,则两目畏光作痛;若肝肾阴虚、老年气血虚弱,亦可见冷泪长流不止等。对于临床辨证与诊断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故“涎为脾液”,且常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有人认为涎是腮腺分泌液,也有其一定道理。但如果说涎是口腔分泌液的总称则更合适。因脾开窍于口,胃与脾相互协作,脾胃功能正常,水湿得以运化,则津充液足而口中和,不燥不淡,食则能辨五味。若脾胃虚寒,水液不化,冷涎上逆则口淡乏味;若胃火炽盛,热灼津伤则口燥涎少;若胃有停食、虫积或湿热蕴结,则常见口角涎液自流,入睡尤甚,小儿更为常见。
  “唾为肾之液”,在生理情况下,唾液有滑润口腔、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但病变时也会发生异常。如肝肾阴虚,唾无所化则感口干舌干,入夜尤甚。从临床观察,有些则是胃排空有饥饿感时,出现的逆蠕动,而造成口腔分泌液增加,唾而不止,尤以青少年较多见,当然亦可因肾虚水泛而见多唾或唾液清冷。
  总之,五脏所主“五液”是津液流注于外窍而致,而肾主水,故五液皆与肾有关。临床可以通过五液各自病理变化,分析判断本脏的病变,或作为肾病辨证的参考。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