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养生

日期:2023-06-05 17:48:27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芒种时节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晚谷、黍、稷等有芒的谷类作物该播种了,小麦、大麦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要收割了。所以我国历有“芒种忙着种”和“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指的都是这个时节的种、收繁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夏”(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大忙季节。
  时至芒种,阳气已经达到了盛极尽头,阴气开始萌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在芒种后数日进入黄梅雨季,俗称“入梅”(进梅),一般约为一个月时间。此时多雨潮湿,天气闷热,蚊虫大量滋生繁殖,容易传染各种疾病,特别是蚊子,是造成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有人把五月称为“百毒之月”,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芒种时节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芒种时节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由此可见,芒种节气的养生:首先,要根据气候特征,防暑防湿防疾病。
  其次,在起居方面,要注意休息,免受风寒,保持体力。在湖南、江西一带有“芒种夏至边,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之谚语,反应的正是夏天人们懒散的通病。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要顺应阳气充盛之机,注意增强体质,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同时,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一般年份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节气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说明端午节之前,仍会有寒冷的天气,故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得过早,以免感受寒气,因为各种关节疼痛以及肤体麻木等疾病,多因夏天受寒而得,天热时消失,天冷时发作。
  再次,在饮食方面,应坚持益肝补肾、养肺滋心的原则。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须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而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在细胞间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能抑制病变,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老年朋友来说,多吃瓜果蔬菜,从中摄取的维生素C对血管还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能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这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保持人体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预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肠癌的发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五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滋养心肺”。可见,芒种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少酸多苦,勿咸过甜,以益肝补肾,滋养心肺。宜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要多吃些瓜果、蔬菜、豆类以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体质偏寒的人,可多吃些温热性水果,如荔枝、樱桃、龙眼、番石榴、椰汁、杏、胡桃肉、栗子等;体质偏热的人,应多吃些寒凉性水果,如西瓜、香蕉、水梨、香瓜、芒果、柚子、西红柿、柿子、黄瓜、莲藕、荸荠等;一般体质的人,可多吃些平性水果,如菠萝、葡萄、苹果、橄榄、李子、橄肉、梨、橙、白果等。芒种时节,要少吃咸味和甜味食品,饮食过咸、会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疾病;饮食过甜,可导致高脂血症,严重者可诱发糖尿病。
  还有,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去掉恼怒忧郁,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相关链接:
 芒种营养食谱
 芒种五月節坐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