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文 献
[1]李瑞午.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一界委员会工作总结(摘要).针灸简讯,1999(2)
[2]黄龙祥.金针之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孟庆云.试论经络学说之起源和发展.黑龙江中医药,1985(5)
[4]孟昭威.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及其展望.中国针灸,1982(5)
[5]贾得道.论中医经脉的实质.山西中医,1995(6)
[6]黄龙祥.经络学说的由来.中国针灸,1993(5)
[7]何宗禹.马王堆古医书中经络针灸研究资料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0(2)
[8]姚纯发.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经灸经》初探.中华医史杂志,1982(3)
[9]蒋永光.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危机的思考.医学与哲学,1998(10)
[10]何宗禹.马王堆医书中有关经络问题的研究.中国针灸,1982(5)
[11]刘澄中.再论中国经络现象研究的沉寂与出新.医学与哲学,1993(12)
[12]刘精微.经络学说的起源及经络实质之我见.中国针灸,1982(5)
[13]朱兵.针灸的科学基础.青岛出版社,1998
[14]杜建.中医学研究的突破口之我见.转引陈可冀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5]常存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医学与哲学,1996(1)
[16]邱鸿钟.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医学与哲学,1999(1)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