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素问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馀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馀?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馀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馀有不足,气有馀不足,血有馀有不足,形有馀有不足,志有馀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馀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馀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馀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馀病脉痹身时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 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迴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澹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鬱,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法刺,可以折鬱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馀,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素问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2011-01-2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