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七言诗简介 诗词

五言七言诗简介

(一)五言诗 五言诗形成于汉代,源出于乐府,形成于《古诗十九首》,繁荣于建安时代,普及于六朝。五言诗在其发展中格律化的因素逐渐增多,次第向律诗转变。 五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与四言诗相比其

阅读全文
写格律诗基本口诀 诗词

写格律诗基本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律绝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

阅读全文
律诗平仄 诗词

律诗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阅读全文
绝句律诗平仄 诗词

绝句律诗平仄

〖一〗五言绝句 (一)五绝首句平起平收(△表示韵,下同)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五绝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五绝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

阅读全文
宋词格律 诗词

宋词格律

【 索 引 】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索引》中词牌名称或页号进入该词牌。   ( 一 )十六字令(第2页)   ( 二 )渔歌子 (第2页)   ( 三 )忆江南 (第2页)   ( 四 )长相思 (第2页)   ( 五 )浣溪沙 (第2页)   ( 六 )采桑子 (第3页

阅读全文
白香词谱 诗词

白香词谱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集。所选词大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

阅读全文
词牌补遗 诗词

词牌补遗

【 索 引 】 ( 一 )满江红( 二 )汉宫春( 三 )离亭燕( 四 )江城子( 五 )浣溪沙( 六 )山亭柳( 七 )十六字令( 八 )行香子( 九 )人月圆( 十 )杏花天(十一)忆少年(十二)蝶恋花(十三)卷珠帘(十四)洞仙歌(十五)后庭花破子(十六)乌夜啼(十七)望江南(十八)柳梢青

阅读全文
元曲谱 诗词

元曲谱

  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

阅读全文
对联格律 诗词

对联格律

——浅谈对联格律   对联虽小,作用极大,无论书香门第还是市井人家,以此为乐者甚众,因此广为流传。然有的对联只注重了意境,却忽视了格律,甚至出现了全平或全仄的现象。联律是对联的基础,很多人可能认为是一种束

阅读全文
雨霖铃 诗词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    对长亭晚,       更那堪    骤雨初歇。       冷落清秋节!    都门帐饮无绪,     今宵酒醒何处?    留恋处,        杨柳岸,    兰

阅读全文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 诗词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

一、平仄两音意义不同〔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扇〕 仄-名词 平-动词〔烧〕 仄-名词 平-动词〔行〕 仄-名词 平-动词〔吹〕 仄-名词 平-动词〔思〕 仄-名词 平-动词〔乘〕 仄-名词

阅读全文
邻韵通押 诗词

邻韵通押

综合古代作品实际情况,列出可以邻韵通押的韵部,仅供参考:第一类 上平一东、二冬第二类 上平三江,下平七阳第三类 上平四支、五微、八齐第四类 上平六鱼、七虞第五类 上平九佳(部分)、十灰第六类 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及十三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