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伏及三伏时间推算

日期:2010-07-19 21:00:14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所谓“夏三伏”,即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古代历法称三伏时为“金气伏藏之日”。五行学说认为,炎热之气属火,清凉之气属金。每至夏季庚日(属金),金气开始伏藏,炎暑熏灼,上无纤云,下无微风,缺乏凉意,所以此时人们应该避暑降温,以免“中暍”等急性热病的发生。盛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自古便有“夏热三伏”之说。
  “夏三伏”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即头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即二伏)始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即三伏)始日。这里所说的“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其中,“天干”由十个字组成,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由十二个字组成,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干字”与每个“支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作为每天的名称,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十天。“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有时为十天,有时为二十天。当“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是四个“庚日”时为十天,而有五个“庚日”时则为二十天。
  如2012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是四个“庚日”:6月21日(五月初三,指农历,下同)夏至;6月28日(五月初十)庚申日;7月8日(五月二十)庚午日;7月18日(五月三十)庚辰日;7月28日(六月初十)庚寅日;8月7日(六月二十)立秋日,同时为.庚子日;8月17日(七月初一)庚戌日。因此,“中伏”只有十天,据此推算,2012年“三伏”的具体时间是:
  初伏(头伏):7月18日(五月三十)至7月27日(六月初九)(十天);
  中伏(二伏):7月28日(六月初十)至8月06日(六月十九)(十天);
  末伏(三伏):8月07日(六月二十)至8月16日(六月廿九)(十天)。
  又如2013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6月21日(五月十四)夏至;6月23日(五月十六)庚申日;7月3日(五月廿六)庚午日;7月13日(六月初六)庚辰日;7月23日(六月十六)庚寅日;8月2日(六月廿六)庚子日;8月7日(七月初一)立秋日;8月12日(七月初六)庚戌日。因此,“中伏”有二十天,据此推算,2013年“三伏”的具体时间是:
  初伏(头伏):7月13日(六月初六)至7月22日(六月十五)(十天);
  中伏(二伏):7月23日(六月十六)至8月11日(七月初五)(廿天);
  末伏(三伏):8月12日(七月初六)至8月21日(七月十五)(十天)。
 

相关链接:
 夏三伏时间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