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伏中要知“伏” 入秋需防“秋老虎”

日期:2011-08-10 11:34:13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俗话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意思是立秋之后气温下降暑去凉来,夏天结束秋天开始。但实际上立秋时我国多数地区仍然处于炎热之中,按照气候学的观点还没有真正进入秋季。因为气候学强调的是“气温”,是把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按这样划分,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的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日”就进入秋季的地区。这是因为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会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照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把这种来势凶猛、令人生畏的回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这种短期回热天气与“三伏”的时间也是相吻合的,所以民间有“三伏搭秋”的说法,意思是“末伏”总是在“立秋”之后。以今年为例, 8月8日已经立秋,但到8月12日“中伏”才结束,13日才进“末伏”,要到23日才算真正告别“三伏”。所以,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不同,来的时间有迟有早,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由于受“秋老虎”天气的影响,初秋仍有夏日的高温,又有秋天的干燥,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都可能高发,从中医角度来讲这就是“秋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主要症状是皮肤干燥、眼晴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中至高热。所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这个时节都要知道,虽然立秋已过,但人在“”中要知“”,入秋需防“秋老虎”。为此,请注意下面几点,以防“秋老虎”伤人:
  第一,气候干燥,不能让燥邪伤害了脏腑。要适当补充水分,注意滋阴润燥,可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菊花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一些滋阴润燥食疗方。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由于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又常常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所以要积极锻炼,增强肺脏功能,平时还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以增强肺部的水分。
  第二,暑热未退,清热解暑食品不能过早从餐桌上撤除。虽然立秋已过,但还要喝一些夏季常喝的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还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或不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但选择食物时,也不宜过于寒凉,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类、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第三,昼热夜凉,不能放松对寒凉的警惕。“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并不象盛夏热得酷暑难当,早晚不是很热。所以,要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使用空调,时间不宜过长,并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如果使用电扇则应避免直吹。特别是夜晚,上半夜可能还闷热难当,下半夜或凌晨时却已转凉,因此,要注意早晚适时加衣,不能赤膊露体,防止受寒。此外,要利用早晚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进行适当锻炼,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只要我们能保持一种轻松平静的心情,抱着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