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日期:2024-04-04 12:48:53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清明是反映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节气。太阳到达黄径15度时为清明节气,《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荣茂盛的意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冬季的凋零枯萎景象一扫而光,这时人们已真正领略到明媚的春光。清明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自古就有清明寒食和祭祖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很多地方又叫踏青节。因为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鸟语花香,适合郊游。
  清明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也是养生的最好时机。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应以保养肝脏为主。
  首先,要调整饮食,注意起居,预防疾病。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 。荠菜能养肝活胃、菠菜能养血、山药能健胃补肺、淡菜能养阴养肝、银耳能养阴柔肝,菊花茶具有疏风清肝、预防感冒的功效,银耳茶具有润肺清火的功效,百合粥具有润肺宁心安神的功效,银花茶具有预防感冒和治疗轻度感冒的功效,因此,这些也可作为日常饮品经常服用。清明时节,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从饮食上补充一些营养之物也是必要的。但要谨慎温补,应尽量避开温热性的食物,如:白酒、精白面(可吃全麦面)、辣椒、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狗肉、羊肉、海虾、海参、鲢鱼、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晕、头昏、头浑、胸背烦热之症。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容易使人感受风寒,头痛脑热,甚至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春天还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寒防病。清明以后,多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段时间内要忌食易发病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避免旧病复发。
  其次,要合理睡眠,适当运动,缓解疲劳。春天空气潮湿,气侯温和,容易使人身心疲惫,昏昏欲睡。当然,适当的睡眠可消除疲劳,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害处。有研究发现,每天睡眠10小时的人因心脏死亡的比例,比只睡7小时的人要高一倍;因中风死亡的比例要高3、5倍。这是因为睡眠时血液流动缓慢,从而增加了心脏和脑血管形成血栓的机会。另一原因是,睡眠时间过长,会使肌肉组织错过活动良机,导致肌肉组织松弛,久而久之,人会软弱无力。因此,春季成年人的睡眠一般一天睡7~8个小时也就足够了。为了消除疲倦嗜睡的感觉,我们早晨起床时不防做做搓脸、弹脑、十指梳头、挺腹、拱身(猫式)等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还要多参加户外活动,这不但有助于使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第三,要融入自然,丢掉烦恼,放松心情。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因为选择在春季出门踏青,可接触青草绿树,融入青山绿水,放下沉重,丢掉烦恼,心旷神怡,轻松愉快,达到与季节和自然同气相求的目的,所以,踏青对人体是有诸多益处的。但要注意的是,清明节去郊外出行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同时尽量不要在外过夜,避免季节性感冒。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更要注意控制情绪。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老人要特别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随身携带降血压、扩张心血管药物。有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患有急性病病期的病人,体质比较弱的人,过敏体质的人应适当远离植物。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口罩、手套进行防护。

相关链接:
☞ 清明营养食谱
☞ 清明三月節坐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