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是指每年夏季的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盛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自古便有“夏热三伏”之说。
“三伏”的具体时间是根据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按照我国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即头伏始日),第四个“庚日”开始入中伏(即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庚日”就开始入末伏了(即末伏始日)。
“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十天。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则不相同,当“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间是四个“庚日”时则为十天,若有五个“庚日”时则为二十天。所以“三伏”有的年份为三十天,有的年份为四十天。
2025年6月21日“夏至”到 8月7日“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
6月30日(农历六月六日)庚午日;
7月10日(农历六月十六)庚辰日;
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庚寅日;
7月30日(农历闰六初六)庚子日;
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8月9日 (闰六月十六)庚戌日。
由此可见,今年“中伏”只有十天,据此推算今年“三伏”共三十天,具体时间是:
初伏(10天):
7月20日(六月廿六)至 7月29日(闰六月初五)(期间7月22日大暑)
中伏(10天):
7月30日(闰六月初六)至 8月8日(闰六月十五)(期间8月7日立秋)
末伏(10天):
8月9日(闰六月十六)至 8月18日(闰六月廿五)
8月19日(闰六月廿六日)出伏。

● 详情请见:夏三伏及三伏时间推算
● 相关链接:近年夏三伏时间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