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九九民谣

日期:2010-07-27 10:47:23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冬有“冬九九”,夏有“夏九九”。“夏九九”是从夏至这一天开始计算酷暑炎天的作法,即每九天算一个“九”,由“一九”数到“九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以此来反映和记载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和由炎热走向凉爽的过程。即所谓“冬至数九过寒冬,夏至数九度酷暑”。
    “夏九九歌”跟“冬九九歌”一样,也是一种民谣,在我国民间早有流传,在宋末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就有关于“夏九九”的记载。明代谢肇淛也曾撰写过《夏至后九九谣》(附后)。不过,民间比较习惯用“三伏”来表述暑热的程度。“三伏”一般为三个十天,有的年份为四十天。头伏、二伏正值小暑、大暑节气,所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故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三伏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因而民间又有“三伏搭秋”和“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虽然“夏九九”不象“冬九九”那样流传,但天文学家认为,“夏九九”比“冬九九”的适用范围更广,“夏九九”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适用。
    因为“夏九九”是计算酷暑炎天的一种作法,又反映了一年中由炎热走向凉爽的过程。所以,从养生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必要学习了解一些关于“夏九九”的知识。下面收集了几首《夏九九民谣》以供网友们鉴赏,如有差错敬请指正。

载于宋人陆泳的《吴下田家志》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摆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存于湖北省老河市禹王庙正厅榆木大梁上 流传于江南地区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载于明代谢肇淛撰写的《五杂俎》的《夏至后九九谣》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水如沐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载于《豹隐纪谈》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载于清人杜文澜编撰的《古谣谤》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顶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流传于北京地区
一九加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水衣湿透;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阶前识了知。
流传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九和二九,扇子拿出篓;
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
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
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
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
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
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近年网上流传
一九二九温升高,摇扇风扇开空调;
三九温高湿度大,冲凉洗澡来消夏;
四九炎热冠全年,打开风扇汗不断;
五九烈日当头照,无处躲来无处跑;
六九时节过立秋,清晨夜晚凉飕飕;
七九炎热将结束,夜间睡觉防凉肚;
八九到来天更凉,男女老幼加衣裳;
九九时节过白露,过冬衣被早打谱。

相关链接:
 夏九九时间表
 夏三伏时间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