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养生要点

日期:2022-05-05 08:26:27 作者:zhanghaoyu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夏季阳光充足,气侯炎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天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所以,夏天养生要注意“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应早睡早起,多沐浴阳光,注意情志的调养,保持肝气的疏泄,否则,就会伤及心气,以致秋冬季节易生疾病。立夏是春夏之交,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侯,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更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春夏之交,在饮食上应注意忌食性热升发之物,以免耗气伤津;同时也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日常食物也容易变质,夏天应避免食入不洁食物,以免发生肠道病变。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不受损伤。时至夏日,治病用药时要偏于清凉,如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冬瓜之类,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时至小满,“春困夏乏”,使人精神不易集中,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吸纳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黄梅季。黄梅雨季,一般约为一个月时间,一般在芒种后数日“入梅”(进梅)。黄梅时节,多雨潮湿,由于湿气能伤脾胃,故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以免外湿影响消化功能。其时,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芒种时节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芒种时节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
    夏至以后,太阳逐渐南移,白昼自此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升高。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之阶段,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期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冬天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天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疾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即是说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 的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小暑时节,万物繁荣秀丽,天地气交,人们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天养“长”之机。这段时间应适当参加户外的活动。较为合适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可使人忘却夏天炎热的烦恼,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各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另外,电影亦有同样的作用,但要避免过于疲劳。看完电视后要洗脸,可以洗去电视荧屏静电荷带来的污染。但是,老人、儿童、体弱者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暑。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减退,食物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增加食欲。要多饮开水,饮用时加少量食盐。适当吃些瓜果冷饮,可起到降温防暑的作用。特别是新鲜果汁,如橙汁、苹果汁、柠檬汁、蕃茄汁、西瓜汁、菠萝汁等。但要注意冷饮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冷饮刺激肠胃道内壁,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会发生肠胃疾病,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比如西瓜,虽是一种消暑利尿的佳品,但吃多了也会肚腹膨胀,不利消化,再则小便增多,也会使人感觉疲劳,尤其是小儿、老人和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炎、内脏下垂等气虚病人更不宜多食。这段时间气温很高,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食用变质或不洁食物,切勿生食海鲜,不吃醉、糟及炝类食物,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出现。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