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

日期:2023-11-07 09:32:49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立冬为冬日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即终,万物收藏的意思,是指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躲藏起来准备过冬。所以,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地万物逐渐进入了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是立冬时节乃至于整个冬季生活起居及精神调摄的原则。因此,立冬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遵循自然界潜伏闭藏和人体阴阳转换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使体内阳气得到潜藏,为此,应从起居、穿戴、饮食、精神等方面进行调养。
  起居调适: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进入寒冷的冬季,草木凋零,蜇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动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要切记“养藏”,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老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劳作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在《养生镜》中也告诫人们:“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这就要求我们在起居方面,做到起居有常,作息有时,顺乎自然。早睡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气。有利于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传统养生亦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药,入冬以后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此外,冬令养生要特别注意节制房事,以固护阴精。
  睡觉与起床要科学地把握时间,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要与一天“四季”的变化相符。晚9点至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至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至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至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以后,天地闭藏了,人也该睡觉了,人的身体变化节律只有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衣着调整:毋泄肌肤 换上冬装
  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立冬以后天气变冷,人们脱下秋装,换上冬衣,开始过冬。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冬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我们在穿戴睡卧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如果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且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元代丘处机的《冬天摄身消息论》也指出:“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极稍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其损人。”所以,衣着被褥必须合适,御寒衣物以纯棉最好,和暖贴身,更可抵御寒冷;冬季手脚易冻,外出要戴手套;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冬季室内取暖也以适度为宜,室温最好控制在18℃~20℃左右,切忌温度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温病、时病、或诱发宿疾。 
  饮食调养:适度进补 平衡阴阳  
  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俗,是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冬属肾,肾藏精,主闭藏。冬季适度进补,可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以促使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抵抗力,可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冬令进补首先是食补,要根据机体的阴阳盛衰、虚实寒热,因人制宜。偏于阳虚者,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可起到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偏阴虚者,以食鸭肉、鹅肉为好。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作用。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鹅肉可“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此外,鳖、龟也是滋阴佳品,可适量食用。值得提及的是,多数认为冬令只吃肉类才算进补,殊不知,肉类食物属于酸性,如天天以牛、羊肉和禽肉进补也不利于健康。所以,要配合各种粥及瓜果蔬菜食用,如玉米红薯粥,小米红枣花生仁粥、菜粥等,常吃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油菜、菠菜、鲜藕、绿豆芽、食用菌等。荤素搭配既有利于酸碱平衡,又可预防冬季维生素A、B2、C缺乏症。
  其次为药补,采用药补者更应分清阴阳、气血虚实,辨证选用。属于气虚者可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如可用人参,每日3~5克,文火煮沸20~30分钟,每日服用1次,连服4~5天。阴血虚者可服阿胶,将阿胶250克,放入350毫升黄酒中浸泡2天,然后加入清水250毫升及适量冰糖,置锅内隔水蒸炖至全部溶化,冷却备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加开水送服。若服用中成药,属于心阴虚,心悸失眠者,可服天王补心丹;肾阴虚、常盗汗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头晕纳差者,可服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等;阳虚四肢厥冷者,可选用鹿茸膏、金匮肾气丸。若采用药酒进补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分别选用十全大补酒、国公酒、枸杞酒、苡仁酒、虫草补酒、山药酒、参茸酒、人参酒等滋补性药酒。一日1~2次,每次以25毫升为宜。
  精神调摄:避烦宁神 身心健康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绪波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到潜藏。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明确指出:“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冬季调养精神,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外,还要积极适宜的活动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或是养花种草、节假日结伴郊游、爬山等,也会让人精神愉悦,身心健康。

相关链接:
☞ 立冬营养食谱
☞ 立冬十月節坐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