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将军的传奇故事和养生之道

日期:2013-12-19 20:46:07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其中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2人。这些开国功臣中,有8位成为百岁人瑞。他们是萧克上将、吕正操上将、孙毅中将、童陆生少将、曹广化少将、吴西少将、闫捷三少将、陈锐霆少将。
  吕正操上将 一辈子只做3件事:打鬼子 修铁路 打网球
  1905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入学时,他把老师给他起的学名‘正言’改为‘正操’,意思就是操练好了打日本鬼子。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到国民党53军任团长,期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七七事变”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军,改称“人民自卫军”,铸造了平原抗战中的一段段传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这段传奇历史被搬上银幕和舞台,成就了《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平原作战》等影响巨大的文艺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先后任铁道部副部长、部长,铁道兵政委,为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呕心沥血。 回顾百年传奇人生,将军只用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加以概括。
  将军打网球一直打到90岁。为了组建中国网球队,吕正操一直催问贺龙元帅:“什么时候成立国家网球队?建设场馆要钱我们没有,要人要物我们还有办法呢!”后来,他又找到同样爱打网球的北京市领导万里,共同修建了北京最早的先农坛和体委训练局网球馆,使国家队有了自己的网球训练馆。今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京逝世,享年106岁。
  童陆生少将 武汉籍的乐天派将军
  童陆生1901年生于湖北黄陂。1923年,他加入共青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
  童陆生将军获得全国两届百岁健康老人称号,90多岁时仍耳聪目明、行走稳健、嗓音洪亮,并能坚持义务行医。他的长寿之道是个“乐”字。
  童老说:“做人要心好,不可害人。记得山东鲁南有个保安司令叫张里元,解放后,死在监狱里。为了弄清他的历史,上海法院找我了解情况。那时,我在山东做地下工作,与他接触较多。据此,政协办的《纵横》杂志以我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张里元平了反。我的体会是:实事求是,害人不好,害人心理负担重,长寿不了。”
  1960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说了许多攻击朱德元帅的话。童老认为有些话讲的没有道理,便在一次小组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林彪知道后,老将军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
  北大荒天寒地冻,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将军因气候不适,时常感冒。于是,他开始学习中医治病,日积月累,他成了北大荒的“名医”。以后,童老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病人找,都义务为人服务。有人问童老:“为什么爱国、爱人民能使您长寿?”他说:“爱国,人就不会只想自己;爱人民,就会助人为乐。乐天者寿,勤奋者健。”
  2001年2月,童陆生在京逝世,享年100岁。
  吴西少将 耄耋之年潇洒舞蹁跹
  吴西1903年8月生于广西扶绥县渠黎乡三合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投身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跟随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百色、龙州起义的高级革命将领,建国后又为海军的组建和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吴西将军离休后的生活可谓精彩纷呈。他爱好打台球,1996年参加全军老干部台球赛获得二等奖。跳舞是吴老从延安开始养成的爱好,一直到耄耋之年,依然在舞场上潇洒舞蹁跹。1988年86岁时在《中国老年》杂志举办的北京首届老年迪斯科健身舞大赛上,获得了本届大赛中唯一的男队员特别奖。1995年、1996年又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文津俱乐部舞蹈特等奖。
  吴西的书法可谓“大器晚成”。他年近八旬始习书法,悉心研习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并形成了自己刚劲有力、飘逸隽秀的独特风格,是军中年纪最大的将军书法家。
  2007年7月21日,吴西因病在京逝世,享年105岁。
  闫捷三少将 亲耳聆听遵义会议
  闫捷三1905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泽州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中。1929年在井冈山参加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从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辗转中国,参加了千百次大小战斗。
  1935年3月3日,上级通知闫捷三到遵义老城天主教堂参加会议。老将军回忆:到达会场时,人已坐满,我就挤在最后一排。我发现李德也与我坐在同一排,他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当时我想,李德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呀!怎么也坐在最后一排呢?我隐约感到中央有什么重大决策要出台。
  宣布开会后,毛主席开宗明义地说:中央苏区已经失守,现在我们跑到了遵义,一路上损失不小,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王明指挥路线的错误。毛主席风趣地把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采取的战略战术比喻成“叫花子与龙王比宝”。他说:叫花子比不过龙王呀!我们穷人要有穷人的办法。毛主席接着说:至于第二个原因,是组织路线、干部路线的错误。
  毛主席在会上宣布,大家推荐我和王稼祥、周恩来同志来指挥部队。全场掌声顿起。毛主席在最后的结束语中诙谐地告诫大家:不要过分迷信吃过洋面包的洋大人。这句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讲完这段往事,老将军感慨道: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006年,闫捷三因病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陈锐霆少将 唯一健在的百岁将军
  陈锐霆,山东即墨人,生于1906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9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负责领导二炮工作。
  抗日时期,陈锐霆率炮兵营参加了赣北万家岭大捷作战。一天,日军宫琦联队(相当于团)偷袭我德安白水镇麒麟峰得手,陈锐霆奉命率所部以3600米距离直接瞄准敌占山头射击,几乎发发命中。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全歼日军宫琦联队。战后,陈锐霆上麒麟峰检查敌人尸体,80%以上是炮打死的。陈锐霆回忆起此次战斗说:“与日军交战数次,惟独这一仗打得痛快!”  陈锐霆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唱京戏,下围棋,练拳术,写书法。陈锐霆谈长寿秘诀时说:自寻乐趣,不找烦恼,适度锻炼,忙比闲好。
  目前,陈锐霆少将已104岁高寿,是我军唯一健在的百岁将军。
  曹广化少将 亲历中国两大历史事件
  1905 年1 月,曹广化出生在安徽寿县一个普通农家。1925 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是同学。第二年,他转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适逢毛泽东担任这一届农运讲习所所长,他应该算是毛泽东的学生。在长征途中,他曾担任过张国焘的机要秘书。
  曹将军的一生,有浓墨重彩的两笔:一是1955 年他参与开国将军的评审工作,了解授衔幕后的大量故事;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受命主持“中纪委二办”,参加“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人员的起诉,为这次“历史性审判”做了大量工作。
  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将军和校尉军官。半个多世纪的光阴转瞬即逝,首批1048 名将帅中的多数已经作古,仍然健在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评定军衔的工作,则与众多开国将帅一起被载入史册。 当时,曹广化担任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部长,作为全军评衔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他自始至终参加了这项重要工作。
  2004年4月21日,曹广化在京逝世,享年100岁。
  孙毅中将 助人为乐的雷锋将军
  孙毅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内一个贫农家庭,原名孙俊华。1920年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了孙毅,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之意。
  但凡见过孙毅的人,都会对他的高尔基式的胡须留下深刻的印象。孙毅的胡子是在21岁上蓄起的。参加红军后,有一天孙毅在路上遇到策马而至的朱德总司令和军委参谋长刘伯承。朱德操着一口四川话风趣地说:“你就是那个关共产党员禁闭的孙毅吧?我可是从你的胡子看出来的哟。你可晓得,红军的条令规定不能留须,难道你不怕我关你禁闭吗?”
  “不怕!总司令。”孙毅一脸严肃地回答。“那你告诉我,为啥子要留这胡子?”朱德问。“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往上长。这胡子义气,像是人的精气神,剃不得!”孙毅的一番高论引得朱德一阵开怀大笑。分手时他嘱咐孙毅,好好留着这胡子,别人有意见,你就说是我朱德和毛泽东破例让你留的。
  1985年3月,82岁的孙毅辞去了全国政协常委和总参顾问的职务,彻底退休了。据说,退出一线后孙毅更忙了,他担任了几十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青少年作传统教育报告900多场。他又用了半年时间,走遍了附近60多条胡同,牢记100多座公厕的准确位置、20多条公交车的路线图……为的就是做一名义务向导员。
  30多年来,孙毅一直在给他关心的青年寄书和杂志。此事感动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杂志社领导特批100册杂志给他。孙毅每月工资发下来,抽出1000元交给老伴作为伙食费,余下的钱除交党费外,全部用于捐助青少年。
  2003年7月5日,孙毅因病在京逝世,享年100岁。
  萧克上将 唯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将军
  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萧克上将写下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唯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1937年5月动笔、1939年10月完稿,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在51年后出版了。1991年,《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之家。1926年初,萧克从简习师范毕业后,到广州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萧克率部从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期间,第一次读到曹靖华翻译的《铁流》,激动不已。此后,在同一位作家谈到《铁流》时,萧克感慨地说:“那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史诗。”没想到,那位作家惋惜地说:“可惜现在中国缺少一部《铁流》。”萧克于是萌生了写一部类似小说的想法,并将这部构思中的小说命名为《罗霄军》。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京逝世,享年102岁。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