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健康养生要点

日期:2010-08-07 10:37:33 作者:zhanghaoyu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从其气侯特点来看,由夏到秋,由热转凉,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从“夏长”到“秋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秋天,自然界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人体阳气也逐渐衰退,生理功能趋于平静。人由夏而来,尚不能完全适应,多有疲乏无力之感,即所谓的“秋乏”。
    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还有“秋老虎”的威势,江南地区的气温仍可高达35.C以上,夏日的余威仍然存在。立秋后,虽然气温仍高,但早晚气温比夏天要低一点。人们锻炼时要注意,应避免在车辆过多的道路上晨练;晨练不宜过早,应在太阳升起之后;出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或及时洗澡换衣服,以防感冒。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故养生原则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这样才能保持五脏无偏。善养生者,需早睡早起,以旺生气;收敛神气,以避杀气。饮食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湿度也相对减少,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但此时燥气也开始生成,人们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故应注意秋燥的预防,多吃甘寒汁多的食物,如各种水果、麦冬、芦根等。处暑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以使情绪安定宁静,预防自然界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神气,使情志与“秋收”相应,符合秋天养“收”之机。人体也是处于收获的时期,肌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又由于夏天人体消耗多而吸收少,故在天气稍凉之时,应注意肌体的补充,故秋天又是进补的重要季节。秋天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和,阳气逐渐衰退,要注意起居调节,防止受寒。虽有时气温还偏炎热(如秋老虎天气),也不宜再多食冷饮食品,以保护脾胃消化功能。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侯转凉,天气偏于干燥。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肺阴,故会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都是秋天养生进补时应考虑的因素,“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是秋天进补的重要原则。选择药物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阴不耗阴为要。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叶)是重要的秋令进补方之一,对于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生梨、荸荠、甘蔗之类,以润肺生津,尤以柚子为最佳果品。白露还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季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盖薄被,不要再赤膊贪凉,正如俗话所说:“白露身不露。”以免引发旧疾,或感染新恙。晨起外出,宜暖其服,勿空其腹,但食勿过饱,免生壅塞,不利气机运转。
    秋分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时节,故在此时应多去户外活动。动静结合,调心肺,动身形,畅达神志,流通气血,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会唤起无限的生活情趣。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寒,小儿、老人尤要随时留意,免受风寒。但又要注意适当“秋冻”,即中国传统保养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就是在气侯开始转凉时,慢慢增加衣服来逐渐锻炼肌体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使人体的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抗寒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对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当然,“薄衣法”幷非要求人去挨冻,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随气温的高低和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汗孔大开,而引风邪寒气入内。由于天气渐渐寒冷,人体血管也开始收缩,故此时注意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复发。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阴气更甚于前,植物开始凋零。当此之时 ,切忌受寒,晨起宜较前月略晚为宜,以避霜冷寒气。体内有痰饮宿疾的人,每到这一季节容易发作,而预防方法,除谨避虚邪寒气之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无恣醉饱,无恣生冷。时值霜降,人体 脾气已衰,肺金当旺,饮食五味以减少味苦食物,适当增加酸、甘食物为宜,酸甘化阴可益肝肾,而甘味入脾,可以巩固后天脾胃之本。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