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养生 防病保健

日期:2011-06-12 18:25:54 作者:高洁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在体表腧穴部位上进行熏熨、烧灼,给人体以温热性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王孙思邈将灸足三里防病抗老称为“长寿灸”,他经常自灸,结果寿逾一百,并将用于预防疾病的灸法称之为“逆灸”。《东医宝鉴》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袪病延寿”之功。
    一、灸法的现代保健作用
    艾灸作用于人体有防病保健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灸治后可以激发人体模型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表明,艾灸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或高速作用,对人体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尤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研究表明,艾灸能使血清中的免疫抗体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桨杀菌力、特异性抗体滴度、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等显著改善。关于艾灸提高大脑活力、加强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方面,也有许多研究,充分证明了艾灸在养生中的作用。
    二、灸法养生的常用方法
    1、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置于平板上,搓捏成上尖下阔呈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莲子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
    ⑴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为直接灸,施灸时先在所灸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多用中、小艾炷)置于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施灸后皮肤无灼伤,灸后不起泡、不化脓,也不留瘢痕。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或寒性体质的人均可应用。
    ⑵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分为隔姜灸、隔盐灸等。常用的有:
    ① 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本法常用于虚寒腹痛、泄泻、呕吐以及风寒痹痛等。
    ② 隔蒜灸:将新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或捣蒜如泥,作为间隔物,如上法施灸。本法多用于瘰疬、肺痨、痈疽疮毒未溃时、腹中积块等。
    ③ 隔盐灸:取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放置一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又称神阙灸。常用于治疗虚寒性腹痛、久泻、久痢、四肢厥冷、中风脱证、虚脱等病证。
    2、艾条灸
    取纯净细软的艾绒,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筒形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进行施灸一和种方法。可分为悬灸和实按灸两种。
    现在保健施灸均使用温灸器灸,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的施灸器具。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温灸盒、灸架、温灸筒等,将艾绒置于器具内,点燃后放在人体穴位或患病部位进行艾灸,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此法安全方便,使用简便,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保健时使用。
    三、常用的灸法养生腧穴
    1、元关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作用:温肾固精、大补元气。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2、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作用:补气培元、固肾调经。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作用:回阳救逆、健脾和胃。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4、百会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边线的中点处。作用:通督健脑、升提中气。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高血压不宜。
    5、大椎
    在后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清热疏解、安神止惊。主治:感冒发烧、伤风咳嗽、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6、肺俞
    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养气补肺、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咳嗽痰多、鼻塞。
    7、肾俞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补肾益精、固本壮腰。主治: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腰背酸痛、头昏头胀、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
    8、命门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温补肾阳、培元固精。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尿频、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9、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作用:健脾和胃、理气补血。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下肢不遂、气短、虚劳。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特别是常灸关元、足三里,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