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与文明
人生每天必做两件事:吃喝、拉撒。吃喝两字,中国人已将其谓之为“民以食为天”,其地位之高,无须赘述。这一进一出,乃人生的基本生理平衡,故不可有厚薄之分。
宋人欧阳修称自己读书构思,是在“枕上、马上、厕上”才有所悟。原来,先生不少锦词妙句、千古华章都是诞生于“厕上”。无怪乎老子言:“道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弟子问:在哪呢?老子答曰:“在便溺之处”。可见精神文化不但与如厕有关,而且亦可见中国厕所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刻。
自古以来,如厕便显示人的等级和格调。西晋大臣刘实去当朝大官石崇家拜访,要如厕,只见绛纱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香囊,以为误入石崇内室而急欲退,石崇笑道:此乃厕也!皇上如厕就更阔绰了。宫内称皇上使用的便器为“虎子”。据《西京杂记》记载“以玉为虎子,使伺中执之,行幸以从”。可见皇上的便器,不但以玉雕成,就连给皇上端“虎子”的“伺中”,官阶亦不可小视,分掌“上至乘辇服饰,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后汉书.献帝》),皆得众人敬畏。
然而中国毕竟是个农业国家,而农业文明往往将厕所视为污移,谓之“茅坑”。战国时期年轻的李斯贫寒,蹲粪坑时遂发出粪鼠无“借籍”(后台)之叹,足以说明茅坑地位卑下。沿袭至今,常见公共厕所墙壁上,有人写些辱骂污浊之言,更多的人则蹲相不佳,以至排泄物横流,实在是从心底里没把厕所当一回事。
说来,厕所问题其实并非中国所独有,有资料显示,印度10亿人中有7亿人由于家中无厕所而到外面去“方便”,非洲国家就更糟。据说世界上还有40%的人口缺乏卫生设施,因厕所不卫生导致的传染病每年夺走2OO万人的生命,厕所问题已成为阻碍人类文明、健康进程的大问题。为此,美、英、中、日、韩等10多个国家约200余名代表,于2OOl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了不谈政治的重要国际会议,即第一届世界厕所高峰会议,广泛讨论了有关厕所的设计、舒适、私密、解决排泄物污染以及发展中国家厕所发展等问题,并成立“世界厕所组织”,提出“不注意厕所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的论断,把厕所和民族文化、国家前途联系起来,将厕所文化作为衡量民族素质的一把尺子。
尤为高兴的是,20O4年11月,中国北京成为第四届世界厕所高峰会议的东道主。此后,厕所文化运动便在全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据说北京现有厕所5000座,虽巳居世界大城市之首,仍准备投入2.4亿再增建2O03座,从一般的标准厕到70万一座的星级厕所,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厕所建设高潮;桂林在全国率先新建500座达到国际标准的厕所;深圳市政府已将厕所“增加女性蹲位、设立母婴间”提到实现男女平等的高度而纳入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如此等等,着实令人鼓舞。看来,中国的厕所问题,已从雪中送炭的需求状态逐步向锦上添花的精神文明层次迈进,一场与2OO8奥运、与新世纪俱进的厕所新文化景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举无疑造福于民,且让我们鼓掌欢迎这一新文化景观早日到来!(原载于2005年8月23日《湘潭晚报》B2版 百姓宽带/莲城夜话)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