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藏馆薪火传承说中医

日期:2010-10-13 16:56:13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同仁堂博物馆正门
■同仁堂博物馆正门

    ■馆名:同仁堂博物馆
    ■地点: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52号
    ■特点:国内首家由企业所建中医药博物馆
    ■收藏方向:以同仁堂历史为主线的中医药用具、药目和图片
    ■建馆时间:2007年4月9日
    ■镇馆之宝:同仁堂世代相传的针灸铜人
    私人博物馆是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盛世兴收藏”,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使大众收藏渐成气候。而私人藏品的不断累积,催生了私人博物馆的诞生。与此同时,一些公立的有特点的博物馆改建风潮也正趋热。截至目前,本市已经有注册博物馆160多家,荣登全国博物馆数量榜首。
    据悉,国家已有规定,对“私博”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同时将出台针对“私博”的管理细则。
    我们推出“观摩特色藏馆”系列报道,是为了通过一个个“博物馆始作俑者”的故事,折射出一个经济时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执著。
    企业出资二千万,李莲英旧宅建藏馆
    三百多平方米的展厅千件中医药文物
    2001年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风靡整个中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大宅门》中,大太监李莲英曾在以同仁堂为原型的“百草堂”上有过一段戏。2007年4月9日,在李莲英故居正对面,一座古香古色的同仁堂博物馆向观众敞开了大门。
    同仁堂博物馆坐落在崇文门新世界购物商厦的西侧。时尚气派的现代购物商圈里突然出现一座古朴的民宅院落,远远看去十分惹眼。走近博物馆,它的院墙皆由仿古青砖青瓦构筑而成,朱红色的漆门虽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十分别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衬托下,倒是愈加显得风格独特。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部长金永年介绍说,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建馆,就是觉得李莲英故居具有比较完好的晚清建筑风貌,恰好也与同仁堂的传统制药风格相契合。
    2006年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榜上有名,一举成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代表。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也为了传统中医药文化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出资2000多万元用于博物馆的选址建设和文物搜集,在李莲英旧居,现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的对面,建成同仁堂博物馆。因此,同仁堂博物馆还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建设的中医药主题博物馆。从2006年3月起,历时一年多的修建,同仁堂博物馆终于在今年4月9日进入试开馆阶段。
    整座博物馆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300多平方米。全馆分成7个展厅,5个主题,分别由“历史·溯源”、“商业·文化”、“创业·渊源”、“保护·传承”、“创新·发展”5个部分组成,共陈列展出了1000余件中医药历史文物,其中,许多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均是在国内首次展出。
    博物馆以传统中医文化为基础,展出从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到晋、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中医药文物,描绘出中医药学从始创到成熟、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把同仁堂的历史文化作为主线,通过同仁堂保存的部分实物和图片文字清晰地再现了同仁堂创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示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重质量、讲诚信”的深厚底蕴。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