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相关知识

日期:2014-09-30 08:15:15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何为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相对缓慢、自然生存期较长。
  乳腺癌的流行概况
   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妇女在内的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增长较快,且病因尚不明确,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对社会、经济、家庭及妇女心理造成极大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乳腺癌的发病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的日趋成熟,乳腺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分布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如果仍保持现有的发病率,至2050年乳腺癌患者的绝对数值会增加一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我国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年均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有四个特点:一、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快速上升。二、乳腺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国内乳腺癌的发病正在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0岁以后到绝经期前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49岁,比西方国家的妇女早10~15年。三、城市人口的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文化层次高、收入水平高的人群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女性。四、就诊时间晚。 
  乳腺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等构成。乳房腺体由许多个微小腺泡组成,这些腺泡排列在小乳管周围并与其相连,多个小乳管最终汇集成乳晕处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原因个体差异很大。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以上结构外,乳房还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这些淋巴管汇合于淋巴结(人体内各处都有分布),引流乳房淋巴液的淋巴结多汇集在同侧腋窝下、锁骨上和乳内区,起着过滤淋巴液,协助人体抵抗感染以及其它疾病的作用。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发病受社会、经济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体现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多因素作用。
一般认为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乳腺不典型增生史、不哺乳、肿瘤家族史、雌激素替代治疗、月经周期、初潮年龄、肥胖等。
  1.月经 
  月经是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的反映,女性月经初潮早、行经期长、绝经迟都提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乳腺暴露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的时间越长,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越大。目前,普遍认为初潮年龄早、初潮与初产间隔时间长、月经周期短、绝经晚等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2.生育
  初胎活产年龄大、足月产次少、未生育、未哺乳等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大、有哺乳史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3.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
  激素是调节机体发育、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在疾病或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由于激素的不平衡,可使靶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转化和癌变。乳腺是激素应答性器官,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对乳腺的发育均有重要影响。前述的月经、生育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机体内源性雌激素的暴露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目前虽无直接证据说明雌激素是引发乳腺癌的直接因素,但有间接证据支持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例如:①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首次妊娠过晚等可能通过高水平的雌激素累积暴露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有效。③绝经前妇女卵巢(分泌雌激素)切除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率。④采用切除卵巢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妇女乳腺癌有效。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抑癌片,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最经典的药物他莫西芬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其他药物如雷洛昔芬。】
  妇女停经后因种种原因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许多研究发现补充外源性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然而比起发生子宫内膜癌来,其危险度要小得多。
  4.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
  乳腺癌是在非典型增生基础上发生的,其发展过程为:正常乳腺组织→增生→非典型增生(轻、中、重度)→原位癌→浸润癌。许多研究表明,乳腺不典型增生史是乳腺癌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重型不典型增生。乳腺有严重非典型上皮增生的妇女比没有这些病变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4~5倍,而有这些病变又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妇女将增加9倍。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普通的乳腺增生,与乳腺非典型增生不一样。非典型增生表现乳腺细胞形态已经出现一定改变,属于癌前病变。但通常人们提到的乳腺增生,特别是仅仅有月经周期前乳房胀痛表现,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没有占位性病变、钙化等阳性发现时,并不意味着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5.精神、心理因素 
  明代杰出的外科学家陈实功(1555~1636年)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对乳腺癌的描述为:“忧郁伤肝,思虑在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日后渐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遂成四大不救,名曰乳岩。”他观察到了精神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并对乳腺癌的自然发展与转归有了较为符合实际的认识。乳腺癌的发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时间精神压抑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高于正常妇女,经受精神创伤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也显著提高,我国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六大城市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创伤、精神压抑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精神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已被大多数文献所证实。
  6.肥胖
  一般认为体重与乳腺癌的发病成正相关,尤其是绝经后肥胖。生态学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乳腺癌死亡率与脂肪消耗量成正相关。移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饮食方式为低脂的摄入国家移居至高脂摄入国家的移民,例如从日本到美国的移民,其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甚至与美国人的水平接近,提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7.遗传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有一级亲属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目前研究最多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并且已经发现这两个基因是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一般认为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在任何年龄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都比非携带者大,年轻时的发病危险性更高。 
  抑癌基因是一类具有抑制肿瘤恶性增殖功能的基因。在恶性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丢失了或者失去抑癌功能而导致细胞无休止的生长。
  8.电离辐射
  放射线可能损伤机体的遗传物质,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在长崎及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乳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接受放射线治疗产后乳腺炎的妇女以及因胸腺增大而行放射线治疗的女婴,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增高。暴露于放射线的年龄越小则危险性越达。由于乳腺癌的发病与电离辐射有关,因此有人提出乳腺X线钼靶普查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由于X线钼靶能早期发现乳腺癌而降低死亡率,对于40岁以上女性每年一次进行乳腺X线普查,即不至于过多受到辐射,又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因而利大于弊。
  9.吸烟、饮酒
   国内的多数报道认为被动吸烟能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国外的一些报道没有将吸烟作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或者不将吸烟列为危险因素,这与国内的大多数报告不一致,提示吸烟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人种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随其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数量是致病的关键性因素,和酒精饮料的种类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且,一般来说,酒精对女性的伤害大于男性,尤其当女性同时还吸烟的话。
  哪些人容易患上乳腺癌
  1.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
  2.有乳腺癌家族史,若直系一级亲属(母亲、姐妹)中有一人以上患过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3.第一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稍多于从未生育过的妇女;
  4.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妇女; 
  5.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或停经在55岁以后的妇女;
  6.应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妇女,在许多年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中度增加;  
  7.一侧乳腺癌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7倍。
  乳腺癌与遗传
  乳腺癌会遗传吗?自己已经患了乳腺癌,那么自己的姐妹、女儿是否有患癌的危险性?这些问题是很多人经常问起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能回答这些问题:乳腺癌确实具有遗传性。但大家也不必恐慌,因为真正具有遗传性的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而且这还是白种妇女的资料,有证据证明,在中国妇女中,这个比例会更低。 
  乳腺癌怎样遗传?我们知道子女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如果父母任何一方在遗传物质上存在着缺陷,都有可能传给子女。现在已证实,遗传性的乳腺癌的发生与这些遗传物质上的缺陷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存在遗传物质缺陷的人容易患乳腺癌,所以,乳腺癌就是通过遗传缺陷的传递而传给下一代的。所以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检测这些遗传缺陷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摘自:百度文库 原文标题:乳腺癌健康教育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