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气所发篇

日期:2014-12-28 20:54:52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十四经脉气所发篇—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穴六十三。晴明攒竹曲差叁。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崭。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俞鬲俞注。肝俞胆俞脾俞同。胃俞三焦肾俞中。大肠小肠膀胱俞。中膂白环两俞输。自从大杼至白环。相去脊中三寸间。上髎次中复下髎。会阳承扶殷门亚。浮郄委阳委中罅。髆内挟脊附分当。太阳行背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鬗嘻鬲关魂门旁。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胞之肓。二十椎下秩边藏。合膕以下合阳是。承筋承山居其次。飞阳附阳泊昆仑。仆参申脉连金门。京骨束骨交通谷。小指外侧至阴续。
  足太阳,膀胱之经。凡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是经多血少气
  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居肾下之前,大肠之侧。当脐上一寸水分穴之处,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也。水液由是渗入焉。
  足太阳之脉:起於目内眦,上额,交巅上。目大角为内眦。发际前为额。脑上为巅,巅,顶也。足太阳起目内眦睛明穴,上额,循攒竹,过神庭,历曲差,五处,承光,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相交於巅上之百会也。睛明:在目内眦。攒竹:在眉头陷中。神庭:见督脉,足太阳督脉之会也。曲差:在神庭傍一寸五分,入发际。五处:挟上星傍一寸五分。承光:在五处后一寸五分。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分。百会:见督脉,足太阳督脉之交会也。
  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支别者,从巅之百会,抵耳上角,过率谷,浮白,窍阴穴,所以散养於经脉也。率谷,浮白,窍阴三穴,见足少阳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也。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脑头髓也。颈上为脑。脑后为项。此直行者:由通天穴后,循络却,玉枕,入络脑。复出下项,抵天柱也。络却:在通天后一寸五分。玉枕:在络却后一寸五分,挟脑户傍一寸三分,枕骨上,入发际三寸。脑户:督脉穴,足太阳督脉之会。天柱:在颈大筋外廉,挟项,发际陷中。
  循肩□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肩后之下为肩 。椎骨为脊。尻上横骨为腰。挟脊为膂。自天柱而下,过大椎,陶道,却循肩 内,挟脊两旁下行,历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由是抵腰中,入循膂,络肾,下属膀胱也。大椎:见督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陶道:见督脉,足太阳督脉之会。大杼:在项后第一椎下。风门:在第二椎下。肺俞:在第三椎下。厥阴俞:在第四椎下。心俞:在第五椎下。膈俞:在第七椎下。肝俞:在第九椎下。胆俞:在第十椎下,正坐取之。脾俞:在第十一椎下。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与脐平。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中膂俞:在第二十椎下,挟脊起肉。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伏而取之。自大杼至白环俞诸穴,并背部第二行,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中。臀,尻也。挟腰 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腓肠上,膝后曲处为 。

其支者:从腰中循腰髁,下挟脊,历上侫,次侫,中侫,下侫。按腰髁即腰监骨,人脊椎骨有二十一节,自十六椎节而下为腰监骨,挟脊附着之处,其十七至二十凡四椎,为腰监骨所□附,而八侫穴则挟脊第一二空云云也,会阳在尾侱骨两旁,则二十一椎乃复见而终焉,又按:督脉当脊中起於长强,在二十一椎下,等而上之,至第十六椎下为阳关穴,其二十椎至十七椎皆无穴,乃知为腰监骨所□明矣。会阳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俕,委阳,入□中之委中穴也。上侫: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中。次侫:在第二空挟脊陷中。中侫:在第三空挟脊陷中。下侫:在第四空挟脊陷中。会阳:在尾侱骨两旁。承扶:在尻臀下,股阴上,纹中。殷门:在肉俕下六寸。浮俕: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委阳:在承扶下六寸,屈膝取之,在足太阳之后,出於□中外廉两筋间。委中:在□中央约文中动脉。
  其支别者:从□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肉,过髀枢。膂肉曰胛,夹脊肉也。其支者:为挟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之诸穴。自天柱而下,从□内左右别行,下贯胛膂,历附分,魄户,膏肓,神堂,俫嘻,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下历尻肾,过髀枢也。股外为髀。楗骨之下为髀枢。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魄户:在第三椎下。膏肓:在第四椎下,近五椎上,取穴时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臂动摇。神堂:在第五椎下。噫嘻:在肩 内廉,挟第六椎下。膈关:在第七椎下,正坐开肩取之。魂门:在第九椎下。阳纲:在第十椎下。意舍:在第十一椎下。胃仓:在第十二椎下。肓门:在第十三椎下叉肋间。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并坐正取之。胞肓:在第十九椎下。秩边:在第二十椎下,并伏而取之。
  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侣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侣,腓肠也。循髀外后廉,髀枢之 ,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 中者相合,下行循合阳穴,下贯侣内,历承筋,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叁,申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侧端之至阴穴,以交於足少阴也。合阳:在膝约文中央下三寸。承筋:在侣肠中央陷中。承山:在侣肠下分肉间。飞阳:在外踝上七寸。跗阳:在外踝上三寸。昆仑: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仆叁: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申脉: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金门:在足外踝下。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至阳: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拨,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侣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俿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侣,脚皆痛,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虚者:人迎足小於寸口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