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与标本同治

日期:2012-12-20 11:47:47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急则治标,是在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或后发之标病(症)影响到先发之本病治疗时的一种治疗原则。所谓急则治标,是指急则先治其标,在标症或标病治疗之后,必须治疗本病,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素问·标本病传论》说:“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韦协梦《医论三十篇·急则治其标》说:“病有标有本,不可偏废,而危急之际,则必先治其标”。因为标病不及时解决就将危及人体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也就是说,病人对标病的反应不能适应,此时治本固然重要,但较之治标则属次要,这时的标,已经成为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是疾病的关键所在,因此,急当治之。治标以保存生命,同时也是治本的必要前提。所以有人认为,此时治标就是治本。例如大出血病人,由于短时间内出血量很大,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此时都应采取紧急止血、固脱措施以治标,待血止病情缓解后,再究其导致出血的病因病机,予以治本。又如蛔厥腹痛,蛔厥为本,腹痛为标,当虫体盘结肠中,逆窜胆道时,可使人脏腑气机逆乱而致腹部绞痛、汗出肢冷。此时若先驱虫治本,则虫扰不安,更令人不支。因此,应当先安蛔止痛以治标,痛缓虫安后再图驱虫治本。再如患者原有某种慢性疾病,后又复感外邪发生外感病,且后发之外感病病症急重,若不及时治疗,则一方面病将很快深入传变,另一方面亦会影响对宿病的治疗,所以当先予以治疗,待外感病痊愈,再治宿疾本病。《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中焦胀满和大小便不利都是较为急重的症状,若不及时通利,一则使药食不能纳入,二则使邪无出路,故都可危及生命,所以虽属标症,仍当先予治疗。例如水臌病,当出现大量腹水、呼吸喘促、大小便不利时,应即用逐水通便之法,先治标症腹水,待大小便通利,腹水减少或消除后,再调理肝脾以治疗本病。《景岳全书·卷之二·传忠录中·标本论十五》说:“诸病皆当治本,而惟中满与小大不利两证,当治标耳。盖中满则上焦不通,小大不利则下焦不通,此不得不为治标,以开通道路,而为升降之所由。是则虽曰治标,而实亦所以治本也”。
    缓则治本,是针对标症不急病证进行治疗的常用治疗原则。这是一种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最普遍应用的治疗原则。这里的缓,指的是标症不急。此时,标症没有危及机体生命,或者说机体对标症的反应尚能适应,所以应当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标自消,或先治其本继而治标。
    缓则治本原则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从病证的本质与现象来分析标本,本质为本,现象为标。此时病证由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所致的病机为本,其所反映的症状和体征现象为标,一般情况下,标症都不急。所以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病本一除,标象自解。例如风寒头痛,风寒之邪阻滞经络的病机为本,头痛的症状表现为标,治疗采用疏风散寒的祛邪之法,风寒之邪被祛除了,则头痛亦随之而愈。又如肺阴虚所致的咳嗽,肺阴虚病机为本,咳嗽症状为标,治疗用滋阴润肺以扶正之法,肺阴充足了,咳嗽也就消除了。二是以发病先后来分析,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凡后发之病不急,一般都应先治其先发之病,后治其后发之病,《素问·标本病传论》称为“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例如先患外感咳嗽,后病心悸失眠,若心悸失眠不急,则应先治肺病咳嗽,待外感之邪祛除,咳嗽愈后,再治疗心病之心悸失眠。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