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十问篇

日期:2014-03-02 15:43:53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九因脉色辨阴阳
  脉色者,血气之影也,形正则影正,形斜则影斜。病生于内,则脉色必见于外,故凡察病者,须先明脉色。但脉色之道,非数言可尽,欲得其要,则在乎阴阳虚实四者而已。四者无差,尽其善矣。
  第脉法之辨,以洪滑者为实为阳,微弱者为虚为阴,无待言也。然仲景曰: 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陶节庵曰: 不论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证。<内经>以脉大四倍以上为关格,皆属真虚,此滑大之未必为阳也。
  形色之辨,以红黄者为实热,青黑者为阴寒。而仲景云: 面赤戴阳者为阴不足,此红赤之未必为实也。总之,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和缓者,乃元气之来。强峻者,乃邪气之至。病值危险之际,但以此察元气之盛衰,邪正之进退,则死生关系,全在乎此。此理极微,谭非容易,姑道其要,以见凡欲诊病者,既得病因,又必须察脉色,辨声音,参合求之,则阴阳虚实方有真据,否则得此失彼,以非为是,医家之病,莫此为甚,不可忽也。诸所未尽,详后卷脉神章。
  十从气味章神见
  凡制方用药,乃医家开手作用第一要着,而胸中神见,必须发泄于此。使不知气味之用,必其药性未精,不能取效,何神之有? 此中最有玄妙,勿谓其浅显易知,而弗加之意也。余少年时,每将用药,必逐件细尝,既得其理,所益无限。气味有阴阳: 阴者降,阳者升。阴者静,阳者动。阴者柔,阳者刚。阴者怯,阳者勇。阴主精,阳主气。其于善恶喜恶,皆有妙用,不可不察。
  气味之升降: 升者浮而散,降者沉而利。宜升者勿降,宜降者勿升。
  气味之动静: 静者守而动者走。走者可行,守者可安。
  气味之刚柔: 柔者纯而缓,刚者躁而急。纯者可和,躁者可劫。非刚不足以去暴,非柔不足以济刚。
  气味之勇怯: 勇者直达病所,可赖出奇。怯者用以周全 藉其平妥。
  气味之主气者,有能为精之母。主精者,有能为气之根。或阴中之阳者,能动血中之气。或阳中之阴者,能顾气中之精。
  气味有善恶: 善者赋性驯良,尽堪择用。恶者气味残狼,何必近之。
  气味有喜恶: 有素性之喜恶,有一时之喜恶。喜者相宜,取效尤易。恶者见忌,不必强投。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明哲二字,为见机自保也。夫医患不明,明则治病何难哉? 而所患者,在人情耳。人事之变,莫可名状,如我有独见,岂彼所知,使彼果知,当自为矣,何藉于我? 而每有病临危剧,尚执浅见,从旁指示曰: 某可用,某不可用,重之曰太过,轻之言不及,倘一不合意,将必有后言,是当见几之一也。
  有杂用不专者,朝王暮李,主见不定,即药已相投,而渠不之觉,忽惑人言,舍此慕彼。凡后至者,欲显己长,必谈前短,及其致败,反以嫁谗,是当见几之二也。有病入膏肓,势必难疗,而怜其苦求,勉为举手,当此之际,使非破格出奇,何以济急? 倘出奇无功,徒骇人目,事后亦招浮议,是当见几之三也。其或有是非之场,争竞之所,幸灾乐祸,利害所居者,近之恐涉其患,是当见几之四也。有轻医重巫,可无可有,徒用医名,以尽人事。及尚有村鄙之夫,不以彼病为恳,反云为我作兴,吁! 诚可哂也。此其相轻孰甚,是当见几之五也。有议论繁杂者,有亲识要功者,有内情不协者,有任性反复者,皆医中所最忌,是当见几之六也。凡此六者,俱当默识,而惟于缙绅之间,尤当加意,盖恐其不以为功而反以为罪,何从辨哉。此虽曰吾尽吾心,非不好生,然势有不我出者,不得不见几进止,此明哲之自治,所必不可少也。
  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证相应,而其来也渐。盖阴虚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喘急欬嗽。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亦阴虚也。
  经曰: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必温其经,使血气流通,其邪自去矣。凡劳损病剧而忽加身痛之甚者,此阴虚之极,不能滋养筋骨而然,营气惫矣,无能为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