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老人牙齿健康

日期:2013-09-20 22:15:41 作者:Fangnan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是“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今年9月20日是全国第25个爱牙日,随着“爱牙日”的到来和活动主题的确定,如何保护口腔健康,关爱老人修复失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缺牙患病率在90%以上,其中全口无牙者约占20%,然而,义齿修复率仅为18%,许多老年人长期处于缺牙甚至无牙状况。出现这种情况除与当地的医疗条件和经济状况有关外,更重要的还与人们的错误观念有关。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老掉牙”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花钱镶牙、种牙太浪费。实际上,这种错误观念应该纠正。
    专家指出,牙齿缺失如果不能及时修复,除影响牙列正常排序,导致相邻牙齿倾斜、移位或向对侧伸长等现象外,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牙齿缺失会造成食物咀嚼不充分就直接进入胃肠,在影响营养吸收的同时,也极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其次,牙齿缺失一两颗时,对发音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当前牙缺失或全部牙齿缺失时,说话既费力又不清楚。另外,缺失一两颗牙尤其是前牙缺失,会影响美观,会影响日常的社交活动,而多颗或全部牙齿缺失时,因为咀嚼习惯的改变,可引起脸型的变化,且嘴部皮肤松弛会导致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同龄人老得多。
    因此,为了恢复面容,改善发音和美观,提高咀嚼功能,保持口腔颌面系统的完整性,需要把握时机用义齿及时修复失牙。
  专家提醒老年朋友,爱护牙齿,修复失牙不容小觑。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牙齿缺失,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修复,一般建议在缺牙后三个月左右进行修复效果最佳。目前常见的镶牙方法主要有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和种植义齿修复三类。如果缺牙数目少,余留牙条件较好,可以选择固定义齿。固定义齿修复体体积小,稳固美观,费用适中,患者无需摘戴,维护也很方便,但相对于活动义齿需要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活动义齿适应范围较广,包括各类牙列缺损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即末端无牙)及颌骨软组织缺损等情况更适合此种修复。活动义齿具有便于清洁、价廉等优点,但其舒适性较差,咀嚼效率较低,每天要多次取戴。种植义齿是一新型的镶牙方法,它既具有固定义齿的全部优点,又不需要磨除正常的牙齿。但治疗较为复杂、周期长、费用较高,对患者局部齿槽骨条件及全身情况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完成义齿修复后,尽量不要咬较硬的食物,并且要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不仅如此,还需要定期复查与维护。修复治疗完成后,正常情况下,一般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医生在做常规口腔检查的同时,可以针对修复体做系列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遇到疼痛、炎症、义齿损坏等问题时,尽量不要自行做处理,以防延误甚至加重病情,应及时联系医生复诊。


  相关知识 义齿修复的种类
  活动义齿
  活动义齿分为局部的和全口的,局部活动义齿是利用患者口内余留的牙齿作为基牙,磨除极少量牙体组织,制作患者能自行摘戴的义齿,其制作方法较简单,费用低廉,便于清洁、修理和增补,但其稳定性、舒适度和咀嚼效能远不如固定义齿。活动义齿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类牙列缺损患者,特别是对末端无牙及颌骨软组织缺损等情况。 
  固定义齿
  随着牙科技术的发展,口中有些看似无用的残根、残冠可行根管治疗后保留,治疗后的牙根上可行固定修复恢复牙齿外形,称为桩冠修复。对于已无牙根的情况,则可采用固定桥修复。固定桥是利用缺失牙两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桥墩”基牙,在其上制作部分冠或全冠作为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借黏固剂将义齿黏固在基牙上。
  桩冠与固定桥都属于固定修复,桩冠适用于牙根经过治疗得以保存的牙,固定桥适用于牙齿缺失数目较少、余留牙条件较好的情况。固定修复体体积小,稳固,美观,患者无需摘戴,但相对于活动义齿需要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
  种植牙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种植牙的适应证越来越宽,种植牙因在支持、功能、感觉、形态、使用效果等方面与真牙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仿真牙”,甚至被誉为“人的第三副牙齿”。种植牙费用较高,但从其对面容的改变、咀嚼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来说是一项比较好的方法。但是,种植牙的基桩是植入到颌骨内的,对骨头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就像种树要有土,土壤多树就容易成活。种植牙分两步进行,首先将种植体通过小手术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和颌骨内形成人工牙根,3~6个月后等与骨长牢固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约1个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装上美观自然的瓷牙。它无须磨除健康的牙体组织,也不需要牙托和牙钩,咬合力经过种植体直接传导到颌骨内并分散到周围的支持骨,因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咬合力,而且舒适。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