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中秋词》二首赏析

日期:2014-09-06 18:19:32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九议》、《美芹十论》等著作。
 

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

  【原文】
  [序]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
  ①秋影,指刚升起的不太明亮的月亮。
  ②飞镜重磨,把月亮比作磨过的飞镜。因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磨后更加明亮。
  ③姮娥,即嫦娥,传说月宫仙女。
  【译文】
  [序] 中秋之夜邀客饮酒到天将放亮,客人说前人诗词有“待月”的而没有“送月”的,所以今天我要用“天问”体赋一首送月词。
  皎洁的月亮如同一面磨亮而闪闪发光的镜子,感到耀眼。
  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问,即嫦娥啊!青春已背我而去,如今白发被身,仍壮志难酬。
  我是否理应抓住时机,重振江河,为国为民赴汤蹈火。
  就象吴刚那样一心要砍去月宫中的桂花树,为的是让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赵眘淳熙元年(1174年),此时作者在建康(今南京市)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当时的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反而对金人屈辱求和,排斥和打击抗金的爱国志士。对此,作者十分痛心。这首词正是作者在自己力主抗金、反对妥协投降的主张得不到采纳,自己又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在中秋夜晚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的。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教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词的上片写一轮圆月,从东方冉冉升起。初升的时候,还是一片朦胧,当它慢慢升高,就变得更加明亮,金色的波光,象重新磨过的铜镜那样明亮了。此时,词人与友人举杯赏月,忽发狂想,很风趣地向嫦娥提问:“被白发欺人奈何?”是说时间过得这样快,好象在有意欺人,使我们渐渐地衰老,长出许多白发来了,这该怎么办呢?他从月圆月缺,想到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而自己却没有什么作为,不禁心绪起伏,很不平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愁思,展示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词中的“桂婆娑”应该是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作者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就这样,作者把铲除投降派的思想巧妙而含蓄地寓于形象之中,使这首小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一剪梅·中秋无月》赏析

  【原文】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①欲乘风问化工②,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
  ① 表达感情,表示程度深。
  ② 造物者,上天。“化工”一词出于汉朝贾谊的《鹏鸟赋》中一句:“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大意是:天地比是一个大熔炉,造化就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象铜一样都在里头熔炼翻滚。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
  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
  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映照,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赏析】
  《一剪梅·中秋无月》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怀而作,上片写景,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的中秋佳节是多么的美好!“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今日中秋之夜雨纷纷,“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作对比。突出表达词人对今年中秋一种遗憾的心情。下片作者着重抒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欲乘风问天,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但诗人乐观豪放,不管环境怎样,依然举杯畅饮,从容的欣赏着歌舞。
  这首词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月夜之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更多辛弃疾中秋词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