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打油诗和打油诗故事

日期:2013-12-31 17:11:22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司马光的《登山》趣诗】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身官宦之家,自小聪慧,思维敏捷。据说有一次,他随二学士登岭,途中二学士联句,洋洋得意,很瞧不起他,并言:“竖子亦能诗否?”司马光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趣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当司马光吟完一二句时,二学士不禁大笑,说:“这也叫诗?”待其吟完三、四句之后,二学士不由得大惊,马上对他刮目相看。此诗一、二句表面看起来朴实无华,味同嚼蜡,实则两句用四个“上”字,却形象地描绘出登山的情景。前三个“上”字,皆为动词,意为“登”。三个“上”与一个“又”,表明登得很高,也表明登得很艰苦很费力。由于连续不停地登,所以“看看行道岭头上”,岭头上的“上”,不是动词,而是表示地点位置的方位词。这两句诗犹如小孩子的口语,没什么深文大意,但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诗的三、四句是作者站在岭头上面,居高临下,深刻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表现出作者的宏大气魄和驾驭天下的壮阔胸怀。该诗的艺术特点是画龙点睛,先写登山情景,后写登山感受,从而托物言志,突出主题。语言亦庄亦谐,雅俗相济,韵味悠长,读来颇觉新鲜而又耐咀嚼。
  【苏东坡与苏小妹的互嘲诗】
  据传苏小妹也极有才思,常与苏东坡以文相戏。某日,苏东坡看着额凸眼凹的妹妹诗兴大发,便吟了一首打油诗打趣她: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发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至,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听后,马上回敬一首打油诗嘲讽苏东坡的脸太长:
  天平地阔路三行,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还未到腮边。

  【苏东坡吟诗戏弄老妇反被她戳到痛处】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挑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其诗为: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