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医类对联

日期:2010-10-20 10:25:08 作者:Fangnan 编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我国的对联文化,其产生年代较中医药晚了许多,从春秋以前的桃符到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已历经千年进化,而在这漫漫的一千多年里,人们不自觉地已把对联文化广泛使用于医、药、卜书的册录当中。
    到了宋代,中医药已初具规模,单是《太平圣惠方》就有100卷,载方16834首,而对联的发展,此时已得以升华,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明清可渭中医药的鼎盛时期,这时候,《普济方》的问世、《本草纲目》的著成、《景岳全书》的整理把中医药的发展推向了高峰,而在许多的医学论著中,广泛应用了律诗的对偶句,有时单独成文便是以后的对联,而雅士文人则把吟诗作对开始相提并论,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随即产生。真是:
    曲水流觞,雅士文人擎历史;
    登山采药,医家妙手续岐黄。

    这时候,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已广泛地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犹以医药学更为突出。
    对联最初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医家乐于花番工夫,巧心立对,意在广告效应,使南北过客,一看便知这家主人是悬壶济世的,那家主人是设堂卖药的。从对联所反映的中医药内容来看,对联的类型各色各样。比如,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
    此联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春风。
    又如,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名流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联:
    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
    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此联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摘自:中国中医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