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简介

日期:2011-09-30 08:30:27 作者:寨北梅翁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二)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七言古诗和五言律诗嫁接而生成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七古的句式,吸收了五言律诗的原则: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首句和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不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三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第二和第三个双音步中间或者句子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七言律诗也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与五言律诗不同的是,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五言律宫商甫协,节奏未舒。至七言律,畅达悠扬,纡徐委折,而近体之妙始穷。”五律由于句子规模和篇幅的限制,其主要特点是精练、朴素。七言律诗在句子和篇幅上比五律大大地扩张了,声韵形式也更加完美了,其主要特点是丰富、华美。
    七律成熟较晚,发展却很快。初唐自沈佺期《古意赠补缺乔知之》起定型,是最早的规范的七律,平仄格律完全成熟,对仗十分工整;思想内容也比较充实,写丈夫戍边十年不归、音信皆无,妻子在家面对秋风落木、明月长夜的哀愁,感情真挚。清代学者姚鼐说“初唐诸君,正以能变六朝为佳,至‘卢家少妇’一章,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但初唐七律篇什与五律比明显处于劣势,这时的七律大多是应制诗,思想内容没有多少成就。然而应制诗毕竟领导一时的潮流,很快形成时髦,起到了新体裁的推广作用。到盛唐,始与五律相敌,晚唐以后已经处于优势。
    王维以五律见长,七言律诗也很出色,格律严整,语言流畅自然,不但有应制诗,也有反映边塞生活和隐逸情调的作品。《出塞作》充满边塞英雄之气;《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则是山水田园隐居悠闲的情调。清代学者姚鼐称:“右丞七律,能备三十二相而意兴超远,有虽对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宜独冠盛唐诸公”。
    盛唐前期七律诗风大变,作者渐多,内容渐广,而规模成就终不及五律。把七律推向最高峰的是杜甫,他的七律代表了近体诗的最高成就。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杜公才力既雄,涉猎复广,范围今古”,“七言律,唐以老杜为主”。胡震亨说杜甫的七律“诗料无所不入”。杜甫的七律“字字不闲,千锤百炼,”杜甫自己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在七律中表现得最为显著。他的《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楼》等,不但格律精湛,而且思想感情深邃,体现了忧国忧民、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给人以激励,产生了时代的共鸣。就连《客至》、《野望》、《九日》、《九日蓝田崔氏庄》、《恨别》、《野人送樱桃》这样的小题材,也写得真挚感人,名句迭出。他的七律,被中唐以后直至明清的大多数诗人奉为典范。特别是《登高》,被后人奉为唐朝七律的压卷之作。
    杜甫之后中唐前期一百年内,七律这种体裁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和作品越来越多,但佳作却很少,往往是偶得一篇,未成气象。
    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和“大历十才子”等人一些作品勘称佳作,但与杜甫的作品相比,无论数量、质量,都是逊色得多的。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的一些七律篇章,显示了中唐七律的成就,但名篇数量有限。到了晚唐,七律已经成为诗歌中的主要形式。在大量的七律创作潮流中,李商隐突起,使七律的成就再现波澜。他的《有感》、《重有感》、《安定城楼》、《杜工部蜀中离席》、《无题》、《锦瑟》等作品,继承了杜甫锤炼谨严、沈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缅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晚唐诗人中,七律有些成就的还有杜牧、许浑、温庭筠、罗隐等人。
    五代起,曲子词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渐次衰落。但是,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作为近体诗的最高成果,七律创作依然被广泛采用。宋初的王禹称、梅尧臣、苏舜钦、林逋、宋祁等人的一些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杨徽之、杨亿等人创西昆体,学李商隐,画虎不成走上歧路,但个别作品略有造诣。
    至王安石,宋代七律方见大家气象,间有王令笔力雄健,可惜早逝,遗篇绝少。继而苏轼崛起,“四学士”等人随之,始见繁荣。
    黄庭坚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特别崇尚杜甫,创作求新,领导形成了江西诗派,七律有些独到之处。
    南宋陆游,“激发忠愤,横极才力,上法子美,下揽子瞻,裁制既富,变境亦多”,继承了杜甫、苏轼的成就,七律在南宋独占鳌头,再次形成高峰。
    以作诗为余事的文天祥,作品不多,却留下了千古名篇。
    出使被留身在金营心在宋的宇文虚中,诗作激奋慷慨,亦有名篇。
    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师法杜甫、苏轼,诗风雄浑开阔,情词沈郁悲凉,也留下了不少名篇。
    元代诗人师法盛唐,虽无惊世之篇,亦有佳作。
    明代诗人着不及述,诗作成就远不如学问,名篇寥寥。
    清代之初大兴文字狱,文人惶恐,转向考据,诗歌著作可取者盖寡;清末国难频仍,略有慷慨悲歌。

 

   ☞ 返回诗词工具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