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帕金森病的常见征兆和症状
1.颤抖。颤抖是帕金森氏症最常见的病征,患者单边或双边的手臂会不由自主地抖动。此外,双腿、双脚或下巴也会有抖动的现象。稍微动一动正在颤抖的部位,可使抖动得到缓解。通常睡眠时不会出现抖动的现象;
2.四肢僵硬或肌肉挛缩。出现这一症状是因为大脑发出放松的讯息传达不到肌肉组织,肌肉僵硬会导致肌肉疼痛或是身体无法伸直;
3.动作迟缓。动作迟缓是帕金森病的另外一个主要症状,表现为上下床、站立或坐下等一般的动作都须费点劲才能做到;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不得不以小碎步前进(“慌张步态”);有时候会有好像被“冻僵”了、行动无法自主的感觉;眨眼、脸部表情、走路时双臂摇晃及其他不自觉的行为都会比正常人来得缓慢。
帕金森病的症状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4期:
第一期 有某一肢体的症状,能继续工作;
第二期 主要为一侧性的症状,劳动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期 为双侧症状,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上常需人帮忙;
第四期 终日卧床,生活完全靠别人帮助。
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考虑可能为年龄老化、遗传因素(10%)、环境因素(20%,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机制: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脑内多巴胺减少,乙酰胆碱增加。
帕金森病的预防措施
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迄今为止,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继发性帕金森病则多由脑炎、脑动脉硬化或锰、一氧化碳中毒等原因所致。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等也可引起帕金森病症状,但一般停药后即可消失。由于世界上目前尚没有研发出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物,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3.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4.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5.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一些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活动进行预防:
运动方面,老年人可多做打太极拳、气功、弹钢琴、散步、打麻将等慢运动,每日一至两次,适可而止。此外,听听音乐、背背单词、背下唐诗宋词,也能让老人多动动脑筋。切忌长期在家窝着看电视之类的。
饮食方面十分重要。吃东西要以清谈为主,搭配绿色饮食。女性要多喝、吃豆制品,如豆浆、豆奶等,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正常作息,一定要保证充足合理的睡眠。另外,还可适当进行一些中药、针灸预防。当然,预防帕金森病同预防老人痴呆症一样,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开始。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小剂量缓慢递增,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就业情况、药物价格、经济能力选择药物。“细水长流、不求全效”。长期用药可产生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
①抗胆碱药物:安坦(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精神疾病不用,影响记忆力-老年少用)。
②金刚烷胺:促进DA在神经末梢释放(肾功不好、癫痫、肝病、严重胃溃疡不用)。
③(复方)左旋多巴:对PD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美多巴、息宁,空腹用药效果好(氨基酸影响L-DA吸收,餐前1小时,餐后2小时)--副作用: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律失常。
④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泰舒达。
⑤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减少DA降解。
⑥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答是美、柯丹—抑制L-DA在外周代谢,增加进脑量;减少DA降解。必须与L-DA合用,单独用无效。
2.外科治疗
苍白球、丘脑毁损术,深部脑刺激术。适应于药物治疗失败,不能耐受或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对年轻、以震颤强直为主且偏于一侧者效果较好。
3.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
自体肾上腺髓质、异体黑质细胞移植到患者纹状体,远期疗效不肯定。
4.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以运动康复训练为主:
可根据患者的各项功能状况,选择若干项患者喜好的运动训练的内容进行,但需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劳累,并充分利用患者自身具有的良好的视、听能力来帮助运动的能力,还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性运动训练。
(1)放松和呼吸训练: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2)面部动作训练:可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鼓腮、露齿、吹哨、微笑、大笑、露齿笑、撅嘴等动作。
(3)头颈部训练:头部上下运动、左右转动、侧转、左右摆动等。
(4)躯干训练:有节奏的侧弯运动、转体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及燕式平衡等训练,可控制躯干腹背肌力量与协调。
(5)上肢及肩部训练: 耸肩、臂上举、后伸等牵伸的锻炼,也可利用社区内吊环等器械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6)手部训练:利用家庭已有的各种器械或物品,如毛巾卷、黄豆等,可反复进行握拳伸直、手指对捏及分指训练等。
(7)下肢训练:可在卧位进行髋、膝关节牵伸练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社区资源中较常见的单杠进行压腿等牵伸的训练。
(8)步态及平衡训练:站立位下,双下肢前后迈步训练、躯干重心控制训练、原地踏步、跨越障碍甚至走“一”字步的训练等。
(9)语言障碍训练:前面所提及的面部训练动作,再加上伸舌、饶舌等运动,可改善因面舌肌僵硬导致的说话困难,大声朗读及唱歌等也有利于改善此功能。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睡硬板床以减轻肌肉挛缩,保持肌肉的生理张性;
(2)规律进食,进食时间和量都要规律固定,并在饮食内容上做到低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等有营养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3)定时排便;
(4)保持身体正确的坐姿、站姿,纠正不良姿势。
返回健康节日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