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之芒种



  太阳过黄经75度,“斗指巳为芒种”,每年的芒种在6月6日前后。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芒,是指作物子实外壳上长的针状物;种,是指物种,种子,下种。这就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开始成熟收割,亦表明晚谷、黍、稷等有芒的谷类作物该播种了。可见,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着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也就是人们常说“三夏”(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大忙季节。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侯:始候螳螂生;次候鶪始鸣;末候反舌无声。即芒种之后,螳螂在头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五日后,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树枝上,并且感阴而鸣。再过五日,能学其他鸟叫的反舌鸟,因感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时至芒种,阳气已经达到了盛极的尽头,阴气开始萌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田野已是一派秧苗嫩绿的生机景象, 田原秀丽无边无垠。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明显升高,雨量显著增多,常常阴雨连绵下个不停,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而湿热的气候使各种衣物发霉,因此,又有人将这段时间称为“霉雨”季节。又因芒种正是梅子黄熟时期,所以,又有人将这种雨称为“黄梅雨”或“梅雨天”。芒种时节,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大量滋生繁殖,容易传染各种疾病,特别是蚊子,是造成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有人把五月称为“百毒之月”,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芒种时节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芒种时节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说明端午节之前,仍会有寒冷的天气,故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得过早,以免感受寒气,因为各种关节疼痛以及肤体麻木等疾病,多因夏天受寒而得,天热时消失,天冷时发作。
  另外,在湖南、江西一带有“芒种夏至边,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谚语,反应的正是夏天人们懒散的通病。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09.芒种

● 相关链接:
☞ 芒种时节话养生
☞ 返回廿四节气索引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