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之惊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从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是惊醒,“蛰”是藏伏,“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但真正使蛰虫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 而是回升到一定程度的地中温度。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时已进入仲春,正是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桃红李白,莺歌燕舞的时节。
    惊蛰在农事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随着气温、地温上升, 地上草木也生长较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华南早稻已开始播种,茶树和桃梨苹果等果树也开始萌动,大江南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惊蛰始雷”是这个时令的自然现象,也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始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也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时间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时节正处于寒暖交替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很多,如“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雷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依据的,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活跃的时候。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万物始生、阳气升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调养,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03.惊蛰 

● 相关链接:
☞ 惊蛰时节话养生
☞ 返回廿四节气索引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